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近期带领团队完成的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ⅢB-Ⅳ期EGFR基因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3期FL-ALTER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知名期刊《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正式发表。
张力教授表示:“FL-ALTER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利用生物标志物探索联合方案的受益人群,研究结果总体现符合预期,为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给予了一种延缓耐药的治疗方法。”他指出,这种探索切合当下的精准治疗理念,并且双口服方案也方便了患者的用药。
张力教授拥有多年在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方面的经验,并主持多项国际和国家级多中心临床研究。尤其在抗体-药物偶联(ADC)领域,他牵头了大部分国内研究项目,包括与科伦等企业合作。张力及其团队高度重视中国原创药物的临床研究,有助于中国学者和本土新药走向世界。他们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进行报告,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在采访中,张力谈及FL-ALTER研究以及当前EGFR突变NSCLC治疗的新方向和最新的ADC临床研究进展。他强调,从临床需求中汲取灵感,反向启发临床研究设计甚至早期药物研发是他多年牵头临床研究的体会。
FL-ALTER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3期试验,旨在评估安罗替尼联合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EGFR突变(19-del/21-L858R)晚期NSCLC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由独立审查委员会评估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包括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缓解持续时间(DoR)、总生存期(OS)以及治疗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中位PFS达到14.8个月,比对照组的11.2个月更长,显著降低36%的肿瘤生长或恶化风险。中位DoR也达到12.48个月,高于对照组的3个月。治疗组的安全性良好,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高血压,并无非预期的不良反应发生。
此外,张力教授顺利获得多项研究,探索并解决EGFR突变NSCLC患者的耐药问题。例如,2017-2018年他召开的阿帕替尼联合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EGFR突变NSCLC的3期研究,以及2021年进行的依沃西单抗联合化疗用于EGFR-TKI耐药EGFR突变晚期NSCLC的HARMONi-A研究,均显示了联合治疗方案能够延长PFS,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
在ADC领域,张力团队牵头了多家国内企业的ADC临床开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今年7月,他们在国际期刊《柳叶刀-肿瘤》上发表了百利天恒EGFR/HER3双特异性抗体ADC伦康依隆妥单抗(BL-B01D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1期临床结果,显示该药在EGFR突变NSCLC患者中的ORR和DCR均优于标准治疗。
“BL-B01D1是全球首个同时针对EGFR和HER3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偶联药物,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这开启了双特异抗体偶联药物治疗肿瘤的新时代。”张力教授表示。
此外,张力团队还在TROP2 ADC和B7-H3 ADC领域进行了重要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他们希望进一步有助于这些药物尽快获批上市,造福广大患者。
在新药临床试验方面,张力所在团队有助于了大量新药的研发和上市,这使他倍感自豪。他强调,新药研发不仅需要扎实的科学研究,还需要研究者结合临床实践并与药企紧密沟通,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患者。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