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2月6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在其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宣布,将终止对已步入III期阶段的IL-13单抗药物Cendakimab的研发工作。在公司的2024年财报演示文稿中,Cendakimab已被移除。对此,BMS首席商业官Adam Lenkowsky指出,基于现有的数据分析,BMS决定不再继续推进Cendakimab的商业化进程,未来将更侧重于在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领域召开投资和挖掘机会,以期取得能在患者治疗效果上产生重大突破的产品。
Cendakimab,也被称为RPC4046,是一种针对IL-13的人源化高亲和力IgG1单克隆抗体。顺利获得结合IL-13,Cendakimab能够阻止其与IL-13Ra1亚基和IL-13Ra2亚基结合,从而展现出抗炎和抗纤维化的作用。最初,Cendakimab由艾伯维开发。2013年3月,Receptos(现已被BMS收购)与艾伯维达成协议,取得Cendakimab的合作开发权。BMS率先在人群中完成了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EoE)的概念验证II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endakimab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数量。
基于II期研究的持续结果,BMS在2021年2月启动了Cendakimab治疗EoE的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该研究于2024年7月召开结束,并达成了吞咽困难天数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组织学应答改善这两大主要终点。然而,BMS没有公开详细的数据,仅透露疗效数据相对平庸。
在特应性皮炎领域,Cendakimab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在II期临床试验中,使用720mg剂量的Cendakimab组确实表现出湿疹面积和严重性指数(EASI)评分的显著下降,但却没有在不同剂量组间展示出一致的统计学意义,显示出其在该适应症上的不确定性。
Cendakimab的商业化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作为当前唯一一款获批用于治疗EoE的生物制剂,展示了卓越的疗效,Cendakimab在市场上面临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现在全球已有两种IL-13单抗药物——Leo Pharma的Adbry和礼来的Ebglyss,二者的存在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压力。
参考文献和资料来源显示,虽然Cendakimab在研发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面对市场上强有力竞争者的衬托,其商业化前景并不明朗。BMS希望顺利获得全面战略调整,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致力于那些可能为患者带来实质性影响的革新性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