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期,由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卒中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在洛杉矶盛大举行。本届大会以“创新与协作:迈向卒中零发生的未来”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球的数千名脑血管病专家、研究人员及医务工作者,大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卒中预防、治疗及康复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与临床经验,为全球卒中防治给予更科学的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此次大会中,替奈普酶(商品名为明复乐®)的多项临床研究如TRACE-III、TRACE-BEYOND、ANGEL-TNK、DATE、ESU-ACE等相继亮相,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这些研究的展示再次彰显了明复乐®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该药物将在凭借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患者开启更为安全的治疗新征程。
在推进静脉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中,一项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TRACE-III研究首次证实了溶栓时间窗可以安全地拓宽至发病后24小时以内。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此次大会上还披露了TRACE-III研究的二次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292名患者,基于不同的梗死增长速度分组,结果显示在发病后4.5-24小时内未行血管内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卒中患者中,梗死增长速度较快的患者从替奈普酶溶栓治疗中获益更大。
此外,由王拥军教授领衔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团队正在进行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索静脉溶栓的时间窗拓展。TRACE-BEYOND研究旨在观察替奈普酶在发病24-72小时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中的疗效;TRACE-5研究则关注发病4.5-24小时后循环大动脉闭塞的治疗;TNK-PLUS研究则着眼于前循环大动脉闭塞在桥接治疗中的应用。熊云云教授在现场详解了每项试验的设计和进展。
在反桥接治疗中,由缪中荣教授领衔的ANGEL-TNK研究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在机械取栓再通后,动脉内注射替奈普酶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替奈普酶动脉溶栓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DATE研究由周振华教授团队主导,探讨在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机械取栓后使用不同剂量替奈普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显示,0.0625mg/kg的替奈普酶似乎具有更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在优化卒中诊疗模式方面,国际卒中大会首次公布ESU-ACE part-A试验结果,显示ESU模式(急诊卒中单元模式)能够显著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有效,比传统SSU模式更具优势。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