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创新药企重新找回信心!曾经濒临危机甚至几近“奄奄一息”的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书写了一部扣人心弦的“绝地反击”故事。E药经理人顺利获得公开数据发现,香港交易所内所有带有“-B”后缀的企业中,市值涨幅最大的五家本土Biotech分别为云顶新耀、和铂医药、康宁杰瑞、基石药业、嘉和生物。其中,和铂医药在过去一年中市值增加了490%,而涨幅最小的康宁杰瑞也有64%的增幅。五家公司市值合计一年内增长了206亿港元。他们都曾被列入“中国医药创新企业100强”榜单。
这些公司在经历股价和市值跌至谷底之后,顺利获得商业开展或产品市场化等途径实现了价值重塑,E药经理人试图从中探寻行业生态进化的深层逻辑。当资本退潮之际,唯有那些专注于“价值创造”的企业才有机会迎来新的黎明。
业务开展(BD)交易成为了这些公司的“翻身神器”。自2023年以来,BD交易对诸多本土Biotech公司来说已成为了增值利器,尤其对和铂医药、康宁杰瑞、嘉和生物三家在香港上市的“-B”企业来说更是“救命稻草”。这三家公司在一年内市值增幅分别达到490%、64%和89%。
和铂医药近期因被阿斯利康认购股份而备受关注。自2024年底以来,随着多项BD交易的加成,和铂医药的股价不断攀升,从一年前的1.38港元/股和10.6亿港元市值,涨至7.93港元/股和60.05亿港元的市值,涨幅接近500%。在这样的涨势下,其股价在短期内恢复到二级市场“寒冬”前水平并非不可能。
阿斯利康已成为和铂医药BD交易的主要投资者。根据最新交易,阿斯利康将以每股1.38美元(约10.74港元)的价格认购和铂医药9.15%的股份,总金额为1.05亿美元。此次交易价较2023年3月21日的收盘价溢价37.2%。此外,阿斯利康还将取得和铂医药两项临床前免疫学项目的授权许可选择权,并指定更多靶点由和铂医药开发多特异性抗体疗法。和铂医药与阿斯利康早在2022年和2024年就达成了两项合作,总金额接近10亿美元。
和铂医药官网披露的信息显示,其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包括共同研究和开发的科伦、正大天晴;对外授权产品的阿斯利康、艾伯维、石药、华润生物;技术授权合作的礼来、信达等。公开数据显示,和铂医药对外合作次数已达45次。
和铂医药自创建10年以来,战略重点始终放在新药开发与临床试验上,而没有过多涉猎后续商业化。这一选择从其核心产品巴托利单抗的处理上可见一斑,该药物虽然从HanAll Biopharma引进,但在2022年,和铂医药将其国内销售权再次授权给石药集团。
嘉和生物的经历则与和铂医药大相径庭。作为一家在上市后两年半内股价跌超9成的公司,嘉和生物在2023年6月再次遭遇重大打击,其PD-1抗体杰诺单抗未取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然而,2024年8月的一项NewCo合作成为转折点。嘉和生物宣布将CD20/CD3双抗线授权给TRC 2004,由此消息有助于公司股价一度上涨超10%。
2024年10月,嘉和生物再度引发市场关注,顺利获得合并方式收购亿腾医药的计划公布,促使嘉和生物股价在当日盘中大涨近90%。这是港交所“18A”规则下首次反向收购案例。
与此同时,康宁杰瑞也顺利获得BD交易实现了逆风翻盘。2023年11月14日,受双抗产品研发受挫影响,其股价单日下跌22.59%,市值蒸发了近30亿港元。然而,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公司的股价及市值回暖,已恢复至7.2港元/股,总市值也回升至69.26亿港元。
康宁杰瑞股价回暖的背后,是其ADC产品的BD交易带来的利好消息。2024年6月与ArriVent BioPharma达成交易,同年9月授权石药JSKN003,交易金额分别为6.16亿美元和30.8亿元。再加上早前与Glenmark的合作,康宁杰瑞预计在2024年实现全年盈利不少于人民币1.5亿元。
创新药企以不同的战略实现市场逆袭。和铂医药、嘉和生物、康宁杰瑞顺利获得BD交易翻身,云顶新耀和基石药业则依靠商业化产品赢得新生。云顶新耀推出新药拓达维后IPO股价表现低迷,但顺利获得依拉环素与布地奈德肠溶胶囊等产品,证实了其商业化能力。
至2030年,云顶新耀预计年收入可达到100亿元。基石药业则顺利获得与多个国际公司合作优化产品战略,先后授权产品开发权以加强商业化能力,实现良好收益。
从这五家公司逆袭历程的多元化路径中不难看出,转向商业化和敢于重塑策略的Biotech领头羊,始终能够在市场中探索出新的生存与开展空间。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