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文中加粗蓝色字体即可一键直达新药情报库免费查阅文章里提到的药物、组织、靶点、适应症的最新研发进展。
近期,南方科技大学科学生命学院的侯圣陶教授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研究的论文题为《“别吃我”信号CD47与16p11.2缺失小鼠中的小胶质细胞吞噬缺陷和自闭症样行为相关》。研究揭示了一种关键蛋白CD47在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它顺利获得增强小胶质细胞对突触的吞噬,来下调兴奋性突触传递,从而有效改善了自闭症小鼠模型中的社交趋新障碍。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发育障碍,涉及社交互动和沟通障碍。而染色体16p11.2缺失个体则更易罹患ASD。这一区域的缺失与包括自闭症、智力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在内的多种神经发育障碍密切相关。顺利获得使用16p11.2缺失小鼠模型,研究重点揭示了与ASD症状相关的神经环路和突触传递异常,尤其是CD47在神经免疫调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此发现为自闭症的干预方法给予了新的方向。
在该研究中,团队发现缺失16p11.2的小鼠表现出类似自闭症的特征,尤其是在认知记忆和社交适应能力上存在明显缺陷。尽管这些小鼠前额叶区域的小胶质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变化,但其吞噬功能明显减弱,导致突触数量增多。顺利获得使用CD47抗体或抑制其功能的shRNA,研究团队成功增强了小胶质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了突触数量。这一结果表明,CD47可能成为治疗自闭症的重要靶点。
研究进一步指出,16p11.2缺失小鼠在前额叶皮层区域表现出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增加,这可能源于小胶质细胞吞噬能力的降低。CD47这一“别吃我”信号在缺失16p11.2的小鼠体内显著升高,并与其社交行为缺陷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通过阻断CD47信号通路,不仅能够增强小胶质细胞对突触的吞噬作用,还能有效降低前额叶区域兴奋性突触传递,改善小鼠的社交趋新缺陷。
免责声明:新药情报内容编辑团队专注于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的最新进展,本文旨在给予信息研讨,不代表任何立场或治疗方案推荐。如需专业医疗建议,请咨询正规医疗组织。